气候特征
冬至,标志即将进入寒冷时节。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冬至过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,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。俗话说: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。”冬至这天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,冬至过后,气候会由暖转寒,继而由寒转暖。
冬至饮食
北方普遍吃水饺
在北方,饺子是冬至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角色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的善行。
山东滕州羊肉汤
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。
江南米饭
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相传,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天,死后化为厉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厉鬼最怕赤豆。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吃赤豆饭,用以趋避厉鬼,防灾祛病。
潮汕、闽南吃汤圆
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:“冬节大如年”、“冬节没返没祖宗”。意思是外出的人,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,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。海峡两岸的同胞,都很看重冬至,把冬至当作团圆节。
冬至养生
起居
冬至气候趋寒,天地阳气潜藏,应之人体,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。在起居上,应早睡晚起。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,晨练时间不宜过早,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,或使原有疾病复发。
药补
冬至前后,有些人喜欢药物进补,比如膏方。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,服用口感滑润爽口,既能进补,又能治病。
食补
俗话说,药补不如食补。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,也是极好的。
冬已至,春可期。
山河无恙,人间皆安!